“对口支援”是中国不断探索打赢脱贫攻坚战略过程中所作的积极努力之一。近些年来,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强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,切实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而这其中的“对口支援”能够呈现如此出色的成效,除了依赖于越来越完善的大循环发展格局外,也与支援的着力点越来越聚焦、越来越注重技能和人才培养有关。
从技术角度来看,提高农村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是摆在对口帮扶面前的难题。当地贫困人口经济水平较低,政策、法规、规划、市场环境等营商环境相对比较薄弱,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相对较弱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“对口支援”如果仅仅注重来钱、来物资,不注重态度、方法、渠道的因素,其效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。而对口支援的技能培训,可以大幅缓解这个问题。
据了解,对口支援中的技能培训包括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、数字消费、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。比如,在帮扶贫困地区的医疗改革上,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了大量资金用于广泛开展技能培训、转移技术、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等工作。同时,“对口支援”体系不断优化,织就了一张县乡企业技能培训网,助力贫困地区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医药等产业,帮助当地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特色农副产品,实现了可持续发展。